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潮流 > > 
热推荐:记者观察:“惠民保”更惠民
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      时间:2023-05-11 09:57:00


【资料图】

近日,深圳、上海、南宁、成都等地陆续上线2023版惠民保,对产品进行升级。其中,扩大保障范围、提升报销比例、增加特药种类等依然是“上新”的必备要素。《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发现,2023版惠民保普遍对免赔额作了下调。

免赔额是保险公司不予赔付的部分。当前各地惠民保住院及特殊门诊普遍都有1万-2万元的免赔门槛,整体偏高。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居民医保次均住院费用8023元,这意味着不少日常住院医疗费用没有达到惠民保报销标准。

惠民保的高免赔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获得感,年轻健康群体在自身可预料的范围内,几乎无法获得赔付,使得续保率承压。而随着健康群体离开,参保群体的赔付率将越来越高,保险公司为控制成本不得不提高保费,产品性价比降低又将导致参保人继续减少,从而进入恶性循环,被业界称为“死亡螺旋”问题。

针对这一痛点,各地惠民保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合理规划免赔额。例如,2023版“沪惠保”特定院自费医疗费用保险金免赔额下降至1.6万元,无理赔续保客户一年连续续保客户免赔额可再降1000元,两年连续续保客户最高可降2000元。

2023版南宁“惠邕保”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外住院医疗费用和特定药品费用责任免赔额均由2万元下调至1.8万元。

免赔额下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错配的矛盾。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各地惠民保的承保机构更加重视用户获得感,努力为其提供更贴合其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得益于科技赋能,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险公司逐渐有能力对更高风险进行可控的经营管理。

不过,惠民保可持续发展仍存在诸多挑战,包括各地项目良莠不齐,参保率普遍不高,赔付率差异较大等。同时,惠民保已经由最初的商业自主行为转变为强政府主导的项目,但是消费者还未从对政府的依赖转变成对产品的依赖。

复旦大学联合腾讯微保近期发布的《2023惠民保健康发展十问十答报告》认为,惠民保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政府、保险公司、第三方平台等各参与主体有序合作和价值主张的实现。各参与主体“多赢”是惠民保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实现普惠性与人民性的前提下,兼顾与保障参与主体利益。

事实上,免赔额下调就是兼顾各方诉求的体现。面向未来,保险公司应进一步提高风控能力,通过专业精算合理规划免赔额与赔付率,进行有效控费。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