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共享联盟·台州 卢珍珍、林立、彭洁文/摄
(资料图)
到了暑期,孩子玩游戏这件事,在家长眼中,被再次扩大。处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和时间一起消失的,还有金钱。
孩子的两端,就像一架跷跷板,一边放着游戏,一边放着父母。父母总是希望,跷跷板上的孩子,倾斜向自己,合理规划时间,远离游戏。
这次,我们采访了一对母子,一个从小学一直喜欢玩游戏到大学的孩子,和一个监督孩子玩游戏从小到大的家长。
站在游戏的AB 面,关于游戏,这对母子是怎么看的?当他们谈论游戏时,也不只是玩游戏的问题。
陈静绘图
01
省下早餐给游戏充钱
这次暑假回国,椒江19岁的亮晓(化名),主动开口向母亲提起,他想找一名中医调理身体。
母亲陈女士摸不着原因,再三追问。最后症结,竟是游戏。
去年高中毕业后,亮晓选择去澳大利亚留学。根据当地消费水平,父母每个月给他的生活费是1500澳元,折算成人民币7500元左右。
1500澳元怎么支配?亮晓有自己的小心思,他把每天的早餐直接忽略了,每月省下来500澳元,可以用来买他中意的游戏装备。
相比早饭,游戏更不可少。
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00后亮晓,是摸着鼠标键盘长大的,游戏是他从小到大的消遣项目。“我从小学开始玩游戏,那时父母管着,玩得时间少。现在我们离那么远,他们也没法管。”他说。
亮晓特别理解那批成年人,他们愿意花大价钱买手办或模型,“他们小时候没满足,长大了自己花钱买‘玩具’”。这种心理,多少有点像他到大学后猛埋头玩游戏一样。
在他的游戏库存里,电脑游戏有10多款,手机游戏有3款。皮肤、装备,游戏中这些诱导类的消费,都是他可以付费的地方。他曾经买过最贵的一套游戏装备,要5000元左右。
“我曾经把1万元钱存放在他这里,等我向他要回时,他坦白自己买了游戏装备。”母亲陈女士回忆,儿子给出的解释是,买游戏装备也是一项投资。
被挪用的,不止金钱,还有时间。
大学可支配的自由时间里,亮晓几乎都拿来打游戏了。“现在娱乐方式分线上和线下,我们学校所在的城市,地方很小,可以出门逛逛的地方也很少。”母亲提议他去谈恋爱,他以没有心仪的女生,回绝了。
如果没有课,他可以从早玩到晚,甚至熬夜打游戏。
哪怕是年轻人的体力,也熬不过24小时都可上手的游戏。这个夏天,游戏对儿子身体的损耗,陈女士看得特别清楚,“暑假回来,他每天起码玩10个小时的游戏”。她开始有点明白,19岁的儿子,为什么想要调理身体了。
02
“躺平”的人生
只要你想玩,不同年龄段的游戏,总有一款适合你。
亮晓读小学时,接触的一款游戏是《赛尔号》,这款竞技养成类游戏,以探险养成、精灵对战、社区交流为主要玩法。它也是亮晓和同学社交的流量密码,如果不玩这款游戏,你可能会被排除在朋友话题圈之外。
“游戏是男孩子的社交话题,不玩游戏,可能就没有了社交。另外,大部分人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不是很满意,但现实中也无法改变,这种‘改变’在游戏中是能实现的。还有一部分人,纯粹因为生活太累,为了放松。”亮晓归总了不同年龄层喜欢玩游戏的原因,至于他自己,“每种原因都占一些”。
亮晓爱读历史,在他喜欢的游戏中,有一款,玩家可以带领自己的文明,成为世界的领导者。这个过程,可能有战争、有外交、也有文化交流。“现实中,有人想这样那样,很多都无法实现。”亮晓说,在游戏世界里,他能主宰自己文明的走向。
他说起日结工,那些从厂里出来,又钻进网吧沉迷游戏的年轻一代,他们的生活可能无法再起波澜,“想改变的都实现不了,就玩玩游戏”。
相比那些人,亮晓自认有些规划,毕业之后,他能想象到的最理想的出路,是考个公务员或者去银行,过上朝九晚五的生活。
对于生活,他总觉得自己,缺少点什么。
亮晓父母白手起家,凭靠自己的努力,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他们比我有钱,以后退休了不需要我太发愁。他们身上的意志力、吃苦精神,都是我没有的。”反观自己,他总感到一直缺少内在的动力。
他谈起父亲,一个学历不高,却凭自己能力考了各类证书的父亲,“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和他讨论修车,他都能懂很多”。
和进取的父亲相比,亮晓觉得自己显得那么普通,“没法达到父母的要求”。从小到大,亮晓能感觉到父母在他身上投射的希望,越长大那个“光环”越小,“甚至可能没有了,现在他们可能看开了”。
03
家长主动放手
00后亮晓觉得,自己进入社会之前,依旧耗得起时间,能够有精力投入到游戏中。毕竟,这个时间段的时间,可由自己把控。
进入大学之前,玩游戏是被亮晓父母“限制”的行为。没有被满足的游戏时间,却可能把青春期的孩子,推向另一种极端。
为了玩游戏,高中时期,亮晓自认为做过最为叛逆的一件事,就是偷偷用自己积攒的压岁钱,另外买了一部手机打游戏。“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我妈知不知道这件事”。
陈女士回忆,读大学以前,她和儿子的关系有些紧张。反而是现在,两个人能够坐下来心平气和聊上一段时间。
“你可以支配自己的钱,但不吃饭损耗自己的健康,这样是不是值得?”这个暑假,陈女士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儿子提醒他,但亮晓没有正面回答。
孩子长大后,走得远了,陈女士反而看得清楚了。“我们70后这辈人,会追求有用的东西,也许功利心更强一些。不像现在的孩子,只在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关于儿子玩游戏,陈女士这次选择放手,“年轻人总觉得自己可以挥霍的东西很多,我愿意给孩子一个试错的机会”。
她在等一个时间,等儿子能够正视自己的未来,“他身上缺少利他的心胸和大局的思维,接下来的沟通,我希望能渗透给他这些向上的思想。”陈女士依旧相信孩子,一个在父母关系和睦,有底线,生活努力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肯定有他的闪光点。
当孩子爱上游戏时,作为家长,除了焦虑,是否还有其他选择?
“治水不能堵它,要引导它。读小学时,小孩玩游戏只想在社交中,表达自己有多厉害,这样可以和同学吹牛。这时候,父母可以帮孩子代打,代打到比其他同学都厉害的段位。小孩不用花时间再去打游戏,就能好好读书了。”亮晓这么想。
孩子沉迷游戏 家长不妨这么做
彭 洁
“现在一提游戏,就会限制在电脑游戏或是手机游戏,一旦将游戏的定义限制在电子游戏,那么家长会立刻谈‘游戏’色变,实际上,游戏是很宽的一个概念。”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指导师雷湘说。
对于“谈游戏色变”的家长来说,在孩子和游戏之间的博弈是漫长的,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一味地强制断绝孩子与游戏之间的关系,在信息时代显然已经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了。
禁止不了的游戏
“家长想阻止孩子少玩电子游戏,那么,就需要有替代的游戏给孩子玩。因为孩子是通过游戏来获得体验的,比如电子游戏玩得好,在游戏服务器里会很受欢迎,而现实中,可能他并不受欢迎,或者没有什么朋友。”经过长时间观察,雷湘发现,孩子在每个年龄段玩的游戏都不一样,这跟学校同学之间流行的游戏非常有关系,学校其实是一个小社会,每个孩子之间的交往,其实也是有规则的。
比如最近风靡小学生群体的电子游戏《蛋仔派对》,就是孩子们之间谈论的话题。“我女儿和几个很久没见面的亲戚家的孩子,见面不到五分钟就聊开了,聊得很激动,我仔细一听,他们聊的就是我女儿最近常玩的游戏《蛋仔派对》。”路桥人徐润泽的女儿上小学四年级,半年前开始,每周末她都会花一个小时左右时间玩这款游戏,“她说班上的同学都在玩,下课也会聚在一起聊,谁又有什么新的皮肤和道具了,好像不玩这款游戏就没有话题能跟同学交流了一样”。于是,徐润泽没有制止女儿玩游戏,只是规定了玩的时间。
在对待孩子玩游戏这件事上,路桥小学校长徐军礼这么说:“禁止孩子玩游戏,禁止得了吗?你越禁止,他越叛逆,他越要想玩,玩得更入迷。”
“我们要适当的引导,他觉得你讲的有道理,他才会听你的。”徐军礼说,“堵”不是办法,“疏”才是上策。“在信息时代,家长‘堵’是‘堵’不住的,你如果真全部给‘堵’了,完全让孩子不接触,你的孩子就会落后于这个时代,所以‘堵’是不行的”。
温岭五龙书院老师金丹丹也认为,简单粗暴地阻止孩子玩游戏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会刺激孩子更想挑战底线,去偷偷玩。“游戏是这个时代的主流,真想把每个孩子都排除在游戏外,一点都不碰,还是有点难度的。所以我觉得,教孩子如何把握好玩游戏的度,才是最重要的。”
把握玩游戏的“度”
与家长的陪伴最重要
金丹丹表示,以已经到来的暑假为例,家长首先要在假期让孩子对自己的时间有合理的规划,学习和运动必须占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游戏可以安排15分钟或者半小时。其次,假期里,家长的合理陪伴也很重要,比如出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如果家长非常忙碌,只是把手机扔给孩子,那么也不能责怪孩子管不住自己要玩手机游戏,责任其实在家长自己。管理孩子玩游戏,就要约法三章,关键在于家长的教育方法。
结合自身情况,雷湘给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我家孩子去年参加高考,马上大一放暑假了。他从幼儿园开始就玩电脑游戏,但并没有成瘾。”
雷湘说:“电子游戏每天都可以允许孩子玩,但需要规定使用时间,我家是规定周一到周四每天玩游戏15分钟,周五20分钟,周六周日30分钟,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之后才可以玩。”
“比如在小学一二三年级,学校流行《植物大战僵尸》,孩子回家就要玩这个游戏,我都随他自己玩。他也喜欢让我在旁边看他打游戏,我有时就会搬张椅子,坐在旁边看,他会边玩边解说,特别开心。虽说我也不懂,也不感兴趣,但我仍会听他不停地解说游戏,时不时提几个问题。”
除了限制时间,在徐军礼看来,家长还应该引导孩子如何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我们一定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让孩子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去玩,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玩的过程中让他遭受挫折,遇到问题。然后我们要启发他,你只有努力学习,你才能解决玩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你才能够玩得更尽兴。”
“要让孩子明白,只有学习的知识更多,你才能解决你玩游戏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你才能有所突破,孩子明白了这些,他会更加努力学习。”徐军礼说。
除了在孩子玩游戏这件事上把握“度”之外,家长还能做些什么?
“只是单纯的让孩子不要玩游戏,没有其他活动来填补孩子的时间,这是不切实际的。”雷湘说,“其他时间需要让孩子有其他活动,比如骑自行车,或者踢球,或是轮滑,或是打羽毛球,也可以和他玩各种棋类,或是打扑克牌算24点之类的。当然,这需要父母投入时间,上面说的这些游戏、活动,都需要父母陪伴。”
深一度 成为一个真正的玩家
林 立
“我不是想赢,只是不喜欢输。”
这句话被很多运动员、名人用不同说法表达过,很贴切地阐述了一种相对健康的竞技态度。但对于一些沉迷玩游戏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有一种误会,以为这句话说的是自己的心态。
作为一个非常容易沉迷游戏,尤其是格斗、对战游戏的人,我想说,别伪装了,我们就是很想赢,痛恨输。进一步说,之所以被困其中,就是因为总是输,很少赢。
“不喜欢输”的人,会积极磨练、锐意进取、冷静出击,然后平静地获取胜利。所有职业游戏顶尖高手,都是这一类人。
“痛恨输”的人,总是消极抱怨、无效付出、疯狂进攻,在偶尔的胜利中狂喜大吼。说的就是水平差的玩家。
随着时间、精力、金钱投入得越来越多,“赢”字变得越来越魔幻,似乎再多耗费一些心力,就能碰到它。少有的几次赢,会让这种感觉扩大无数倍,让你之后不断输,却仍有不可思议的力气继续投入。
最残酷的是,那些在现实中没有自信,希望在游戏中获取信心的孩子,在游戏中他们仍然被高手或者“氪金高手”(耗费巨资买装备武装自己的玩家)不断打击。
被困在游戏中不可怕,可怕的是以失败者的身份被困其中。如果你的孩子是后者,那作为家长,你的严厉批评、强行阻拦,不仅无效,而且无情。
最理想的状态,是去了解你孩子在玩什么游戏,你也可以试着成为玩家,与他在同样的维度里沟通,痛他所痛,喜他所喜。成为他游戏世界中的战友,或者是导师,那自然能引导给他最健康的游戏状态,让他真正成为“不喜欢输”的积极玩家。
退而求其次,你可以用你的爱好来代入他的爱好。比如你喜欢运动,你自然就明白为了“赢”你有多执着。
人为什么有爱好?为什么痴迷自己的爱好?
因为工作、学习、生活带给人类的疲劳一直在消耗我们的耐心,尤其当你的工作、学习、生活远离你预期的轨道而你不得不负重前行时。如果没有爱好来转移你的注意力,释放你的负能量,活着就仅仅是活着而已。
你爱好的事物里,都有被你发现的快乐。而这快乐往往都可以总结为一个“赢”字,即使是最恬淡的快乐,也是一种奖励,是一种“赢”。每个人都是某类爱好里的玩家,对于玩家来说,既然选择了玩,就要玩得明白,玩得自在。
换句话说,沉迷其中,就是玩得不明白,丧失了玩的自主能力,成了被玩的那一方。
追求赢,是所有玩家的共同目的。但玩家必须理性意识到,“赢”是虚假的存在,你如果以为它是一个固定的结果,像珠穆朗玛峰一样立在那里,那你永远赢不了。我们只需要为了赢去行动,自主把握过程中的情绪,一次比一次做得好,那每一次都是“赢”。
冠军只有一个,但你每次都可以给你自己颁奖。
我特别喜欢电影《头文字D》中拓海他爸爸教他开车技巧时说的台词:“千万不要有和人斗的心,不要跟人比较,你要赢的是你自己。”
不要有和人斗的心,这是关键中的关键。这句话从一个以秒论输赢的资深赛车手嘴里说出来,格外发人深省。
像拓海爸爸那样和你的孩子沟通吧,无论他沉迷于哪一种游戏,用玩家的身份去开导另一个玩家,才可能解除他的沉迷。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小暑节气雨热俱盛 全国桑拿天地图看哪里将开启“蒸笼模式”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
原标题:台湾台东县发生4 1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7月07日2时03
2023年第二季度分别为每吨90美元和每磅9 0美分
中新社成都7月6日电(记者贺劭清)北京时间6日21时,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
1、蒙娜丽妦念feng第一声古埃及历史《辛纳蒙之死》中有记载。本文就为
今天佳肖财经网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以下关于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7月6日北向资金减持7700 0股思源电气。近5个交易日中,获北向资金减持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记者董瑞丰)据国家卫生健康委6日公布的消息,为
7月6日,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办、哈尔滨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全省基础教
读创 深圳商报记者詹钰叶 中加基金6日公告称,旗下基金经理刘晓晨因
2-0到3-2!梁靖崑、钱天一拒绝被爆冷,险胜年轻小将晋级半决赛,蒯曼,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