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 
“硅谷银行事件”扭转利率预期! 债市押注全球紧缩周期接近尾声
来源: 智通财经      时间:2023-03-14 12:21:28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在硅谷银行(SIVB.US)光速倒闭这一突发事件以来的短短几个交易日里,多数发达国家的基准短期国债收益率已跌至本国经济的现金利率水平之下。当前,全球债券市场似乎正发出这样一份声明:一代人以来最剧烈的全球货币紧缩战役已经接近尾声。

来自悉尼Pendal集团(Pendal Group Ltd)的固收策略主管Amy Xie Patrick表示:“低于现金利率的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告诉我们,加息周期即将结束,但并没有告诉你具体什么时候结束。”“在系统层面,硅谷银行崩溃完全显示出——当宽松货币政策结束时,市场的痛点将会出现。”Patrick还表示,如果经济真的陷入衰退,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最终可能跌至1%。

全球央行紧缩周期接近尾声——交易员大幅下调日本以外地区的现金利率预期(自3月8日以来6个月期现金定价变化)


【资料图】

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领跌全球债市,创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大跌幅,在三天内下跌逾一个百分点,主要的原因是交易员开始消化美联储在6个月内两次降息的预期。日本以外的所有发达经济体的同期国债收益率都至少下跌了39个基点。

按照总资产规模来算,硅谷银行成为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破产银行,硅谷银行事件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即美联储等央行的政策制定者遏制通胀的动力可能减弱,交易员们押注全球央行认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性高于控制通胀。以美联储在一年内加息4.5个百分点为例,不仅有可能将经济推入衰退境地,还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系统性金融危机。

因此,硅谷银行最终崩溃也使得交易员们对下周美联储会议的押注出现180度大逆转,利率期货市场的交易员们纷纷重置利率预期——如今一致预计美联储加息周期即将宣告结束,并将于年前开启降息周期。就在几天前,人们还认为美联储会在下周利率决议上宣布加息至少25个基点,并且预计今年不会降息。

高盛和巴克莱银行目前皆预计美联储将在3月21日至22日的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而野村证券则更加激进,预计美联储下周将降息25个基点并暂停缩表进程。相比之下,贝莱德投资研究所预计,美联储将继续加息以抗击通胀率,摩根大通则表示,既然美联储有决心动用金融工具BTFP救市,也同样有决心继续加息以遏制通胀风险;因此,小摩预计美联储仍会在下周会议上加息25个基点。

掉期交易员押注美联储将于3月,或者5月加息,随后将在6月转向降息周期。掉期合约数据显示,交易员普遍预计到年底,美国利率峰值将从目前的4.5%-4.75%区间,降至3.9%预期这一水平上下。

OIS曲线定价显示,交易员押注美联储政策利率将在5月会议达到4.80%-4.90%左右的峰值,远远低于上周三交易员们定价的5.74%的最终利率。与当前水平相比,意味着美联储还有大约25个基点的加息空间,之后到12月会议,市场则预期会有大约3次每次25个基点的降息——与12月会议挂钩的OIS已降至仅仅略高于4%,意味着从市场目前预期的5月峰值降息约80个基点,约等于每次25个基点降息,总计三次降息。

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3月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已大幅下降至0,3月不加息的概率已经攀升至35%;利率期货市场对于本轮加息周期的利率峰值预期则大幅降至4.75%-5.0%,此前为远高于当前水平的5.50%-5.75%;利率期货市场还预计美联储将在年底前降息三次(此前预期为明年3月左右开始第一次降息),不过对于具体的降息时间则存在一些分歧。而这些预期有可能为2023年下半年的股市反弹奠定基础。

全球债券市场周二继续重新定价,澳大利亚三年期国债收益率周二一度下跌25个基点,至2.96%,比澳大利亚联储的现金利率目标仅仅低大约64个基点。这是自2012年澳大利亚联储忙于降息周期以来的最大幅度差值。此外,掉期交易员目前已经消化了澳大利亚联储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他们认为澳大利亚央行有可能最早在7月前降息。

全球央行或将采取更温和的措施——硅谷银行危机促使交易员押注6个月内全球集体降息

德国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周一下跌41个基点,至2.69%,这一收益率为高于相关的现金利率的唯一主要基准收益率。掉期交易员表示,欧洲央行目前是全球货币政策制定者中的主要鹰派,他们预计欧洲央行将在6个月内加息大约75个基点,成为目前全球较为鹰派的主要央行。

但在这方面,路径也是不确定。据知情官员透露,在硅谷银行破产后,欧洲央行进一步大幅加息的计划本周将遭到一些政策制定者更强烈的反对。

此外,美国2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间仍然处于深度倒挂状态,并且3个月期和6个月期的美债收益率均高于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且愈发陡峭——这样的陡峭走势通常是经济衰退的先兆。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