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 
冯文静:文化汾酒12年,汾酒优秀工作者的文化守护与情怀_世界即时
来源: 山西市场网      时间:2023-04-25 01:52:13

文化汾酒12年

——记“中国酒业优秀文化遗产工作者”、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文化研究室主任冯文静


【资料图】

【个人简介】冯文静,1986年生,硕士研究生,现任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文化研究室主任。

中华文化浩瀚深厚,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最为醇厚的见证,酒文化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体现着中华民族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酒是物质和精神的媒介,杏花村是诗意与现实的穿越。

出生在杏花村镇的她与汾酒文化的缘分,仿佛在前世就注定了。

文化汾酒的“多面手”

大学毕业后,冯文静来到汾酒集团,被安排在成装车间工作。虽然现实的工作与大学毕业时对工作的期待完全不一样,但是她抱着“一线可以让自己快速成长”的信念,成为一名成装工。在最传统的手工生产线上,她积极肯干,为车间申请“巾帼文明岗”,很快成为贴票组组长。

学中文的她,一直对文化很感兴趣。虽然是普普通通的草根,但作为“汾二代”,对汾酒文化情有独钟。2011年,当得知公司成立不久的文化部门对人才有需求后,她毛遂自荐,到了汾酒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工作。12年来,她负责的工作几乎涵盖了汾酒文化的方方面面:做过酒文化研究;负责过企业文化体系梳理与建设;编辑过《汾酒文化》杂志;做过活动策划与组织;做过媒体管理、宣传;在文化遗产方面更是苦心钻研,负责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文化遗产申报、老字号申报、工业遗产申报,同时也是公司的高级内训师。所有工作都围绕着文化研究与传播。

汾酒遗产的“守护者”

保护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2012年起,冯文静负责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的申报、管理。她先后参与了杏花村汾酒老作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牵头组织竹叶青酒泡制技艺申报国家非遗;汾酒申报国家工业遗产等大型文化遗产整理、申报工作。

2017年,她通过系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深入了解汾酒大曲制作工艺、白玉汾酒泡制技艺、玫瑰汾酒泡制技艺三项技艺,整理了《杏花村汾酒的传说》系列民间故事,通过对它们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及流变性的研究,牵头组织撰写申报文本,将以上四项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丰富了汾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了汾酒大曲制作工艺及玫瑰汾酒、白玉汾酒泡制技艺。

2020年,她牵头组织申报国家工作遗产。在没有任何工业遗产专业知识的情况下,组织文化研究室三名同事通过访谈离退休老职工,调研公司80年代以前的建筑、设备、档案资料,最终确定申报物项,后又在档案馆潜心查找当时的设计图纸、建设方案等。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撰写了近五万字的申报材料,制作了上百页的辅助材料,精心制作了申报视频,最终通过文本审核和现场考核,将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及其传统酿造区域申报为国家工业遗产。此次工业遗产申报成功,是汾酒参与工信部组织的中国白酒老作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必备条件。

2021年,在国家工信部的推动下,她负责推进中国白酒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建立杏花村汾酒老作坊档案,整理了老作坊各个时期修缮资料,梳理和完善杏花村汾酒老作坊的“四有”档案、完善汾酒老作坊保护规划,起草了汾酒老作坊相关工作岗位职责7项、管理制度3项、应急预案7项。

至此,汾酒集团形成了以杏花村汾酒老作坊为核心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遗产体系;以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及传统酿酒区域为核心的国家工业遗产的遗产体系;以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为核心的竹叶青酒泡制技艺、汾酒大曲制作工艺、玫瑰汾酒泡制技艺、白玉汾酒泡制技艺、杏花村汾酒的传说六大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

由于在推动汾酒文化遗产发展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冯文静于2021年被汾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认定为“汾阳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企业文化的“落地者”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

多年来,冯文静本着企业文化要“看得见、听得见、说得出”的要求,投身汾酒企业文化建设工作。2020年,根据公司改革发展的需求,冯文静承担起修订《汾酒企业文化手册》的重任,针对新的企业文化理念进行解读、梳理,将企业文化手册内容分为基本价值理念、科学发展战略、汾酒发展历程、员工行为规范等十大部分。为了更好地宣传企业文化理念,组织策划了“《汾酒企业文化手册》发布暨宣贯启动仪式”。为了更高效的宣贯企业文化,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文化上墙、文化上网、文化上报、文化上广播电视”的四上工作,构建统一的企业文化传播平台;设立“企业文化月”,进一步打造具有汾酒特色的企业文化,提高职工凝聚力,增强员工归属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开展企业文化集中系统宣讲,促进员工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认同;组建“文化专员”队伍,在各单位设立了兼职或专职的“文化专员”,作为文化中心与各单位沟通的桥梁。两年来,“文化专员制度”在企业文化、汾酒文化传播、文化遗产保护与申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汾酒文化的“研究者”

汾酒集团是最早开始研究酒文化的企业,早在上世纪70年代老一辈汾酒人就建立了“汾酒展览馆”,逐步收集了大量的书法作品、酒器具,让汾酒博物馆成为酒行业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为汾酒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85后,冯文静在汾酒文化研究这个岗位上,一坐就是十几年,从一名文化爱好者成长为一名汾酒文化专业研究者。汾酒文化部门流传着一句话:“铁打的冯文静,流水的领导”。领导、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而她则十几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在汾酒文化研究上,接住了汾酒文化这支任重道远的接力棒。

十多年来,冯文静编写汾酒大事编年纪略,参与编写了《汾酒通志》、《汾酒酒标简史》、《晋商与汾酒》、《汾酒企业文化手册》、《汾酒记忆》、《三晋文史 汾酒文化》专刊、《汾酒书画典藏》等书籍。

文化汾酒的“传播者”

为了更好地为文化汾酒服务,她在大学毕业后的第8年,重新拿起课本,成功考上了研究生。她的硕士论文是研究汾酒文化的;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撰写的论文《翻越历史的藩篱:中华老字号文化传统、创新与能力的动态分析——基于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的探索性案例研究》被中文核心期刊、CSSCI《科学学研究》发表,这是汾酒文化首次在国家级专业管理类期刊发表的文章,将汾酒文化的研究上升到学术的高度;开发的案例《杏花村汾酒:文化传统助推企业战略转型》被收入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

冯文静作为公司的高级内训师,开发了《汾酒发展历程》、《四最汾酒》、《汾酒的历史文化》、《走进汾酒》等多门课程,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的人群宣讲汾酒文化,听众超过10000人次,有力地推动了汾酒文化深入人心。

她还先后参与策划、组织了很多大型文化类活动,如汾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章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行走的汾酒”等系列活动,为汾酒文化IP的打造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明辨笃行,求真致用。继续做好文化汾酒的“多面手”;汾酒遗产的“守护者”;企业文化的“落地者”;汾酒文化的“研究者”;文化汾酒的“传播者”,是冯文静的宿命与爱好,更是冯文静的责任和使命。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