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 
环球微头条丨深耕科学教育一线的“八一行动”
来源: 中国教师报      时间:2023-04-26 11:42:39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筑牢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根基,加强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正当其时。如何在教育“双减”中贯彻落实科学教育加法?北京市八一学校从顶层规划、课堂创新、资源整合、教师培养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达到提质增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顶层规划:着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后备军。立足校情和2035年远景目标,八一学校着眼培育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启迪学生的创造意识,积极探索具有科技特色的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之路。学校紧紧围绕“国防科技”的特色定位,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一体化培养为途径打造“三位一体”的系统人才培养机制。为满足国家发展对国防科技领域创新人才的需求,学校将充分发挥多年来在国防、军事、航空、航天等科技领域的办学优势和条件资源,以“国防科技”特色为主打,传承红色历史积淀,面向有志于国防科技专业发展的学生。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国防科技”特色学校育人体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和合格的公民,塑造有创造力的未来领导者,以此承担八一学校的社会使命和责任担当。

课堂创新:数字化变革助力科学教学提质增效。疫情期间,八一学校教师积极探索建设科学教育的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智能教育产品、在线直播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推动学校科学教育资源数字化变革,拓展科学教学实践场景,优化科学课堂教学效果。例如,科学教师使用虚拟仿真系统可视化学生科学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内容,物理教师模拟法拉第定律、生物教师模拟自然选择、化学教师模拟分子极性等,极大提高了科学课程教与学的效率。此外,学校重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除了完成国家要求的必做实验外,还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科技社团和特色科技节,支持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

资源整合:“家—校—社”多方联动拓展课后服务。学校一直积极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八一学校与“国防七子”等高等院校及其他高中和社会团体保持长期的协作关系,学校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科技馆、博物馆、家长与校友等校外资源,探索建设校内外紧密融合的科学教育生态。例如,教师积极开辟科学课堂之外的“新赛道”,利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同进入中国科技馆、首都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京内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等,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科学活动,培养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通过组织科学家讲座、科学前沿知识进课堂、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形塑良好的职业愿景与学习习惯。另外,学校还邀请家长以校外专家的身份指导校内科技活动开展。

教师培养:培训与改革齐头并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科学教师是科学教育加法实践中的“排头兵”,建设一支业务精良、有创新意识的科学教师队伍是学校提升科学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为此,八一学校组织“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等专业素养提升行动,教师在与高校科学教育专家、科学家的深入交流中,掌握最前沿的科学教育理念与方法,并反哺于科学教学实践中。学校面向不同学科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共通与个性化需求,充分考虑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科的独立性,尊重各学段不同教师的素养表现,提供通用型和专用型专业发展支持,诸如跨学科研究院和信息素养提升等专业发展项目也在有效推进。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八一学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在社团课程、校本选修课程时间,探索开设素养导向下的科学课程,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与创新思维,在保证教师自我素养提升的同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科学教育服务。

(作者单位均系北京市八一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3年04月26日第13版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