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 
歙县:天路探“花”
来源: 安徽经济网      时间:2023-08-04 16:09:13

八月初的午后,我决定去探“花”。那是少年同窗余小花的家乡,在山的那边,云挽着它。

二十年前高一开学的那天,对照随机的座位表,余小花夹着书包怯怯坐到我身旁,她山南味重的口音里,蹦出了我对绍濂村的最初印象:“云深处林茂,山腰开红花,山坡有茶园,平地是良田。”年少的我没听过立体生态农业,直觉她来自一眼苍翠、山花点缀的世外桃源,却不知那花开何处、路向何方。


(资料图)

工作后曾几次路过绍濂村,起伏连绵的山路在车轮下蜿蜒。抬眼群山,徽州天路明明灭灭的黄色线条,镶嵌在高耸入云的山间,勾连起云烟深处的世界,宛若上天馈赠的项链,串起了“天上人间”,让山巅村落奔向了新的世界。

沿王街公路向东南,车子在午后的热烈中盘旋。经历了12公里“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驰骋体验,我抵达了绍濂。转过村头的“探花阁”,依山傍水、小溪人家如余小花所述,闪烁着灵动,氤氲着秀美。

“状元不过东山岭,探花出在绍濂村。”在村口,前来接应的余少林老先生用一句俚语,开始向我展示绍濂村的文化繁花。余少林早年在绍濂、王村等地工作,对家乡绍濂村的历史文化非常了解。

从乾隆年间高中探花的程昌期,到精于“六艺”、被誉为晚清儒学之首的程恩泽;从宋末元初兴盛于此的初山精舍,到自古以来绍濂村进士众多、廉吏频出。其厚重历史、浩荡文脉可见一斑。千年古村从历史的长河中款款而来,五丰、石耳、朱陈,在巨源河的缓缓流淌下串珠成链。随着教育的普及、应试的选拔,绍濂村人崇文重教、天资卓越的优势日益凸显,绍濂中心学校至今学风优良、升学率高。

而今,绍濂村初山精舍的恢复项目已在村内落地施工,探花礼堂的升级改造也已被乡党委提上议事日程,村史展陈、研学交流、展览展演、文艺惠民等多元业态、文化活动,将通过新阵地,让古朴绍濂焕发活力新颜;千年文脉也将搭载文旅项目,再现学成派、艺成海、术成流的昌盛文风。

“石耳山孤峰瑰异,峰石倒垂如莲瓣。”这是《徽州府志》对石耳山的记载。

站在巨源河畔,随着余少林的指引往东南望,1234.6米高的石耳山高耸入云。作为黄山七十二峰在地壳运动中遗落的一支,石耳山以其狮头牛身的威武形象,为绍濂人隔绝出一方水草丰美、土壤肥沃的山水田园,守护着余、罗、程、项四大姓氏在此繁衍生息。石耳山,顾名思义,山石嶙峋,石耳繁茂,村里人采摘石耳,或药用、或佐食,让小小的天然菌在新安医学和徽菜领域,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近年来,石耳山声名远扬,三两成群拄着杖的登山队员让静谧的山村在春天涌动出了繁盛的景象。

一座山带火一个村。而探“花”,便是他们的登山要义。花期长、开花晚、高大成林的高山杜鹃,成了登山者探望的“主角”。取“石耳山”的谐音,绍濂乡将每年4月23日定为“石耳山登山节”,通过旅游+、摄影+,绍濂村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步伐中逐渐探索出自身路径和特色品牌。

山上杉木林立、崖壁巍峨,山下河水淙淙、河汊清浅。“眼前的巨源河是濂溪的支流,这是一条让产业生花的母亲河。”曾担任歙县王街公路建设指挥部绍濂中队队长的余少林对这条河有着特殊的感情。

上世纪70年代以前,绍濂村不通公路,那是段肩挑背扛、独轮车慢的老旧时光,村里物资匮乏、发展迟缓。“高山林、中山竹、低山茶、平地田”的生产模式,让绍濂村人一度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缓缓流淌的河水给村民带来了发展的希望,伐山木、砍毛竹,扎筏子、顺水放。“不慌不忙,三日到余杭”说的就是放排水路在当时所体现的便利。巨源河成就了绍濂人追逐星辰大海的启航,也让原始农业有了价值转化的希望。

1979年,王村大桥建成;1980年,王街公路通车,“徽州天路”的雏形让余少林等老一辈绍濂人真切感受到了“要致富,先修路”所产生的能量。一时间,“万亩林场连成片,千亩茶园连成线”的绍濂村,有了进军市场的自信和底气。整车的杉木和茶叶,成为山里人致富的密码,让80年代初的绍濂村,在林业和茶叶界火热“出圈”,杉木制成的白梢、茶园盛产的炒青,成了那个年代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行家货”。

“一粒茶叶一粒米”,在温饱尚未解决的年代,茶叶的价值让各地茶农趋之若鹜,规模化生产下绍濂精耕细作的“炒青专场”渐渐式微,山高路远也终究成了横亘在绍濂发展进程上的一道门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绍濂人有自己的勤劳和豁达。蜿蜒曲折的“徽州天路”穿越而过,串联起沿线村落,打通了千年古村嫁接多元产业的致富通道。道路宽了、人气旺了、产业兴了、农民乐了。

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队将“一季稻一季烟”作为绍濂村田间地头的特色,大力推广“烟稻轮种”技术,通过与皖南烟叶有限公司歙县工作站合作,以科学化指导、规模化生产,让雪茄烟成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烟叶种植从2022年的10亩,到2023年的30亩,从2024年的目标100亩,到远期的目标500亩,绍濂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张银斌对绍濂村烟叶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

金叶子总会开出振兴之花。稻田旁1300平方米的厂房里是开建茶叶有限公司,2015年脱贫的程开建一家,已从贫困户成功转换为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乘着自媒体和电商的东风,程开建和父亲、哥哥一起,将自家的茶产业搬到线上,借着徽州天路的便利,通过物联网系统,让绍濂的茶香飞跃山川、打破时空。日均7小时的直播,在让程开建拥有8万粉丝的同时,也使其茶叶年销售额突破了700万元,并为村中茶农解决了滞销、就业、运输等问题。

走罢绍濂村,我告别了余少林,而他介绍村子时如数家珍的自豪却在我脑海中久久盘旋。从一名探花到漫山红妆,从一片茶叶到金叶开花,绍濂村在一山的保护中、在一路的牵引下,走出了更徽州、更文化、更生态、更时尚的乡村发展步伐。徽风、文风、山风、河风徐徐拂面,绍濂村也将在天路环绕下生发出有温度、有情怀、有价值的时代新样。

此去绍濂,虽未碰面余小花,却在她生活成长的地方,探得一路生如夏花。(杨瓅)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