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 
医师节,这群医生成功“飞救”一名靠ECMO维持的心衰患者
来源: 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3-08-20 08:30:03

8月19日下午4点15分,一架亮绿色直升机精准的降落在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逸仙楼前。飞机来自280公里外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院区,搭载着一名近四天已发生13次恶性室颤,必须利用ECMO支持循环的重度心衰患者。他大概率需要接受心脏移植或左心辅助(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延续生命。

病情危殆且必须携带高级生命支持系统ECMO,救护车转运路途遥远,利用医疗救援直升机转院已是最为高效便捷、快速安全途径。于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外科、体外循环科的医护们,在第六个医师节这天进行了一场跨越双城又酷炫高效的生命救援。

四天内连续13次恶性室颤


(相关资料图)

深汕院区专家团队助其接连闯关

本次“紧急空中生命救援”对象为59岁郑叔,本就因为严重的心脏疾病分多次植入了六枚支架。三天前,他在粤东家中突发晕厥,1分钟后自行苏醒,在当地就诊时发现,其左心室室壁运动异常,左右新房均已增大,同时作为心脏内重要阀门的二、三尖瓣出现反流。作为心脏这一发动机的主要动力输出机构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射血评分为30%。

“正常人的射血评分(EF指数)应该是60%-70%,而患者连常人的一半都不到了,属典型的心衰表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外科主任郑俊猛教授表示。

也就是在当地就诊晚间,郑叔出现意识丧失,心电图提示室颤心律,电击除颤后复律。在当地医院治疗期间,郑叔恶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药物控制效果差,考虑为电风暴。

在清醒又濒死的状态下接受了十多次的电机除颤,患者苦不堪言。当地医院随即向粤东地区国家级医疗中心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院区求助。经郑俊猛教授团队评估后,认为该患者电风暴发作,随时都有猝死的风险,不适宜长途转运。

秉承着“先保命,后治病”原则,当时还在广州本院区内的郑俊猛全程线上指导当地医疗团队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院区转诊,并启动逸仙高级生命支持小组于深汕院区待命。

转诊后,患者依旧持续出现电风暴发作,抢救团队为郑叔除颤13次,心率一度降至27次/分,血压低至67/32mmHg,郑俊猛立即从院本部赶赴280公里外的深汕院区进行指导抢救。在陶俊副教授和ICU周明根教授团队协作及刘航宇体外循环师的配合下,十五分钟完成床边紧急ECMO(体外膜氧合器)循环支持,郑叔生命体征恢复稳定,暂时脱离险境,度过第一场“生死关”,但其心脏EF指数仍不升,随时有猝死的风险。

移植或人工心脏成续命关键

直升机空中转运是最高效手段

已经使用了最高级的生命支持系统后射血评分仍未改善,这已经是重度心衰的表现了。心脏移植或左心辅助系统(人工心脏)植入是“唯二”的治疗选择。

两者均属于国家有着严格规定的最高等级手术,甫成立不久的深汕院区尚不具备开展实施条件。而广州本院则同时实施两种治疗方案的软硬件要求,且已经成熟开展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为了给郑叔博一个生存机会,家属强烈要求将其转运至广州。

两个城市间280公里的距离,成了阻挡救援的最大鸿沟。“使用救护车转运需要4个小时以上,但ECMO及呼吸机需要很强大的支援力量,长时间的转运一旦患者电风暴再次发作,转运车上抢救的难度极大。”

经两院区心血管外科医疗团队协商,决定通过ECMO空中转运的方式完成转送。为此,郑俊猛教授连夜带领两院区心血管外科团队和重症监护团队积极研讨救治方案,并提前做好多个紧急预案,确认由该院梁石副教授及王林利体外循环师承担本次转运任务,以确保空中救援的顺利进行。

经过整夜药物优化治疗调节心率及ECMO流量的稳定,郑叔的生命体征已调整至最佳转运状态。8月19日下午3点,一架医疗救援直升机平稳着陆在汕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院区的停机坪。深汕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医护团队迅速将病人转运至救援直升机,全程争分夺秒为生命接力。

下午3:20,飞机从汕尾起飞,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4:35,这家空客H135型直升机就飞抵了广州院区临时辟出的停机区域。螺旋桨的呼啸声还未停歇,守候一旁的心血管外科团队和重症监护团队的医护人员就已快步上前,迅速为患者连接转运呼吸机连同ECMO快速转运至重症监护室行监护治疗,并按预先制定的方案进行救治。

“最后阶段还是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机上、机下的救援医护们及时发现了ECMO很短暂地停止了电力供应。我们很快利用了手摇泵模式解决了这一危机。”随机护送的心外科梁石副教授告诉南都记者,下机后监测血压、心率发现,均处于安全阈值。

“本次‘紧急空中生命救援’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双城两院区首次开展空中转运案例,也是粤东首例ECMO航空转运。时间就是生命,空中转运能有效缩短转运时间,减少ECMO辅助支持的氧气消耗,最大限度地为病人争取抢救时间。”郑俊猛教授表示,患者经过心外ICU一系列药物优化心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后,若患者EF指数仍呈不可逆的下降趋势,则考虑予人工心或心脏移植等外科治疗方案。“只是目前,患者因为连续多次电风暴业已造成了肝肾器官的损伤,需要纠正后方可实施。”

“我院具有丰富的心脏移植经验,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既能完成心脏移植又可以植入人工心的医疗单位之一。2019年至今,开展心脏移植手术逾百台,手术成功率和患者长期生存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介绍道。

适逢今日为2023年第六个医师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以实际行动绘制了区域心脏泛血管急重症患者救治“地图”,搭建了区域内心脏重症急救“生命航线”。“我们将在医院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下,继续完善心血管急危重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加强区域内针对心脏泛血管急重症临床急救能力。”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古小红书记表示,这场生命的接力,完美诠释了逸仙情怀与医者担当,是今年医师节“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主题的生动注脚。

19日晚8点19分,广州塔亮灯庆祝中国医师节,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值班医护和全国同行一样,还在奋战在救治病患的第一线……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杨家琰

通讯员 林泽锋 刘文琴 黄睿 程颖

摄影、视频 南都记者 蔡文茵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